 鲜花( 384)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植桑养蚕 嫘祖功德泽后世


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黄今通讯员魏晓红
远安是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嫘祖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远安人民世世代代植桑养蚕织丝,祭祀嫘祖,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嫘祖文化。“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女祖,是华夏丝绸文明的缔造者。以勤劳勇敢、发明创造、普惠苍生、母仪天下为主的嫘祖精神,是一座传承久远、蕴藏丰富的精神宝藏。”长期研究嫘祖文化的远安县文联主席魏晓红这样描述。前不久,在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评选中,嫘祖成功入选。
人文女祖 首创养蚕缫丝之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从炎黄二帝和嫘祖开始的。而黄帝正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与人文女祖,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
据《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雷祖即嫘祖古同音之转);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载:“嫘祖为黄帝正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嫘祖,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之术,使人类结束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蛮荒时代,大大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人们尊她为“先蚕”、“蚕母娘娘”、“道神”“行神”、“祖神”、“旺夫神”等,世世代代举行典仪隆重的祭祀活动,感恩这位华夏衣食之母,赞颂、彰显、弘扬她的美德并代代相传。
传说嫘祖生于西陵腹地雷家冲(荷花镇附近),因其出生与雷有关,故取名为雷,后人称为“雷祖”,她实现了西陵内部联盟和西蜀部落联盟,并与黄帝实现部族大联盟。与黄帝联姻,赐名“嫘祖”。
嫘祖“以劳定国”、“以死勤事”,不坐享帝妃清福。终身为教导和推广蚕桑事业,奔走劳碌;为辅佐黄帝,协和百族,统一万邦,徒步天下,传说她累死于南巡的衡山道,故又被人们祀为“旺夫神”“累祖”“行神”“平安神”和“旅游神”。
在古西陵中,以荷花为中心的嫘祖故里便是蚕丝的故乡。自夏代起,其产品“垭丝”(《辞海·农业分册》载:以产地中心湖北省远安县苟家垭命名的蚕丝叫“垭丝”)就一直为朝廷贡品,而在荆州区域内公认最好的丝便是“垭丝”。
嫘祖故里 流传许多民间传说
在远安嫘祖故里,各种各样的嫘祖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
传说中,那年三月十五,西陵部落的大首领带领人们在山里干活儿,突然打起炸雷,卷起狂风。不一会儿,雷停了,风住了,天上地下都是一片红光。
这时,一片彩云托起仙女,顺着一条彩桥滑下来。刚到山脚下停住,一声巨响,就什么都不见了。人们赶紧朝那儿跑,发现一个放光的螺壳,里面有个好体面的小女伢。小女伢从螺壳里跳出来,化作一股彩色的旋风飞到后山的山洞里去了。
大首领心里一动,回了家,一进家门,正好有个女人生了个小女孩。大首领想,这孩子就是那个仙女,是雷公送来的,便取名叫雷,人们都叫她阿雷;为感谢雷公,将门前的高山改名叫作“雷公山”,将阿雷的出生地也改名叫做“雷家冲”。
有一天,阿雷带着姐妹们到山沟里弄猪草,打歇的时候摘桑树果子吃,发现许多白色虫子一边吐丝一边做屋,那丝雪一样白。阿雷觉得有趣儿,摘下一颗来玩。玩着玩着,竟然扯出一根丝来,还越扯越长。姐妹们便采来美丽的花儿,用长长的丝系了,扎到头上,身上,回家让大人们看。
首领发现那些丝非常结实,就让人们用它来结网、打鱼和狩猎,都很好。人们认为这是上天送来的礼物,便叫它天虫,天虫合起来就是蚕,后人就叫它蚕了,蚕做的屋就叫茧子。
信俗传承 规模宏大源远流长
上古之文明,信俗是主要传承方式之一,在远安,养蚕史古远,养蚕习俗有上古之风,尤其是祭祀蚕神嫘祖的习俗流传深远,祭拜嫘祖信俗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民间自发、传承有序、典仪完备之特点。《礼记》、《后汉书》均有古者天子诸侯和后妃祭蚕神的记载。远安祭祀嫘祖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悠久的。修建嫘祖庙(碑)、供奉嫘祖像、祭祀先蚕嫘祖、交流养蚕织绢技艺之风俗在远安世代相传。每到夏历三月十五嫘祖生日(至后三日),以嫘祖镇为核心的远安、南漳、保康、当阳等邻县之民数以万计,自发聚集到嫘祖镇,祭拜嫘祖,贸易物资,交流技艺,观看表演,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拜祖盛会。
从1984年起,嫘祖庙会节由政府主办,一年一度,至今已办33届,从未间断,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嫘祖庙会节进一步演变为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
2007年“嫘祖庙会”被命名为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源自远安嫘祖祭祀民俗活动中的民间吹打乐——“远安呜音”,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以祭拜典仪为核心内容的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嫘祖故里蚕茧喜获丰收首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在嫘祖镇举办
文化遗存 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在远安,围绕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和嫘祖的祭祀活动,产生了极为丰厚的嫘祖文化遗存。
魏晓红介绍,在养蚕缫丝织绢的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蚕簇、蚕架、缫丝车、纺车、织机等诸多传统生产工具(工艺),开发了蚕蛹、蚕蛾、桑叶茶、桑叶醋、桑椹酒、桑椹罐头、桑枝编织品等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在祭祀(纪念)嫘祖的活动中,修建了嫘祖庙、嫘祖碑、嫘祖像、嫘祖坛、嫘祖牌坊、嫘祖文化村、嫘祖祭祀广场等等,产生了嫘(雷)家冲、嫘(雷)公山、茧沟、蚕母娘湾、鹰儿寨等地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文艺);围绕嫘祖文化养生旅游,开发了远安黄茶、西河鱼、根雕盆景花卉、玉石、野生中草药等系列旅游文化产品。
2016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诞辰之日),宜昌举办首届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两岸三地八万炎黄子孙齐聚远安县嫘祖镇,恭读颂文,敬献丝帛,焚香行礼,祭拜嫘祖。这是一场集祭拜嫘祖、文化交流、商贸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在祭拜大典结束后举办的以“同祖同源、同路同行”为主题的嫘祖文化论坛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希清表示,“嫘祖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历史资料、民间习俗,都证明远安是嫘祖发源地之一,我们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就要更好地利用和发掘,让嫘祖文化活在老百姓的心里,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