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115)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峡日报讯(记者邹媛,通讯员杨春娥、刘阳)3月13日,在远安县洋坪镇洋坪村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农户们正在全力进行田间除杂,育秧所需营养土陆续到位。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农忙时节来临,远安县育秧备种将于4月初全面展开。
目前,广大稻农希望依靠先进农机化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方式的愿望日趋迫切。为此,远安县以发展工厂化育秧为突破口,有效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2016年,该县依托湖北省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在洋坪镇洋坪村七组流转土地110亩,建立了5000平方米水稻工厂化育秧及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1个,建设自动化播种流水线2条,育秧大棚19个,培育秧苗2批次,80余农户及部分合作社购买服务,满足了周边1000余亩机插秧需求。
远安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肖志明说:“‘秧好一半谷’,工厂化育秧较传统育秧具有省时、省工、省田等优势。”他介绍,机械化流水播种、温室集中培育,规避了天气等外力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秧苗成活率,而标准化的秧苗规格解决了机插秧的难题。水稻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不仅为粮食高产、农业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普通人工插秧2人一天仅能完成1-2亩,而1台乘坐式插秧机配备2人一天可完成50亩;从成本来看,人工栽秧单项费用约为200元/亩,育秧基地供种、育秧、耕田、插秧4项服务费用为260元/亩,平均1亩田在耕种环节可为农户节省成本100元。
据湖北省瓦仓大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宗平介绍,过去虽然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但由于合作社及农户分散化育秧,不利于机械化插秧操作,进而增加了农机转移等一系列成本。“工厂化育秧带动水稻全程机械化,有助于推广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瓦仓大米品质。”借助洋坪村工厂化育秧试验示范的成功经验,2017年,合作社将在瓦仓村新建6000平方米工厂化育秧基地,对洋坪村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后2个育秧基地可为4000亩机插秧大田提供优质秧苗。
今年,国家农业部将工厂化育秧部分设备纳入了2017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同时湖北省农业厅对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工厂化育秧迎来了崭新机遇,为该县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粮食高产高效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