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整村脱贫不漏一人 ——本报记者探访当阳市玉泉办事处清溪村
三峡日报记者阮仲谋本报通讯员杨琴
年内迈坎过线,整村脱贫出列。对于有47个贫困户120名贫困人口的清溪村来说,压力不小。3月16日,记者来到当阳市玉泉办事处清溪村探访,面对疑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江云信心满满:“只要瞄准方向使劲干,目标一定会实现!”
只要肯下力,脱贫没问题
来到周发军家时,他刚到村委会领回了220株南丰蜜桔树苗。按照规划,今年他家要栽5亩南丰蜜桔。“槽都已经挖好了,下午就去栽。”周发军的爱人说。
周发军家住清溪村一组,一家4口,女儿读高二,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这是一户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周发军双目天生弱视,打工无门路。父母生前长年生病,本来就没什么经济来源的家庭难上加难。房子摇摇欲坠没钱改造,只能用几根树杆撑着。
作为贫困户,周发军没少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帮扶。去年8月,地方政府补助两万元,在村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楼房。
“今年脱贫靠什么?”面对关心,憨厚的周发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两头母猪一年能收入万把多块,几十只土鸡,年底能卖个两千多块,自己到周边打临工,一年还能挣个万把块。”“只要肯下力,不瞎搞,今年脱贫没得问题!”周发军的爱人在一边搭话说。她指着一边的蜜桔树苗说,再过两年,蜜桔挂果了,收入就更有保障了。
在清溪村,像周发军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0户。他们脱贫出列的路径,主要是喂猪、养鸡、打临工,再就是发展南丰蜜桔。
既要政府“兜底”,也要自我增收
周发瑞今年53岁,因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等病症,双腿严重变形,行动不便,至今没有结婚,平时的生活都由3个兄弟照顾着。
3间土墙屋破旧不堪,山墙倾斜,推门进去,有两间屋空荡荡的,另一间放着一张床、一台电视机,周发军就睡在这里。外边吹风,里面呼呼作响。
“像这样的危房户村里共有8户,今年已全部纳入了危房改造对象,每户政府补贴2万元,由村里想法把房子建起来。”刘江云说。
在清溪村,有低保户29户82人、五保户7户8人,对于这些或身体残疾或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何帮扶?刘江云告诉记者:“一方面是依靠政府部门帮扶、财政兜底,提高生活标准;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力所能及地养猪、喂鸡,通过简单劳动增加收入。我们不会甩下一户、漏掉一人。”
村级经济要打“翻身仗”
贫困户要迈坎过线、脱贫销号,贫困村也要整村脱贫出列。清溪全村383户、1345人,耕地面积2190亩、林地面积近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唯一收入是150亩精养鱼池的一万多元承包费,要想整村出列,没有新门路不行。
40多岁的刘江云憨厚质朴,虽然困难不少,压力也大,但他信心很足,思路清晰。他告诉我们,当前村里最要紧的是解决三件事。一是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清溪村是当地唯一不通自来水的村,当地水利部门今年计划出资300万元,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二是硬化通组公路,全村还有3.5公里泥巴路,公路部门已纳入计划,年内硬化两公里;第三件事也是最核心的事,就是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
“这个也有计划,并且都在行动了。”村妇女主任王玲插话说,“村集体准备开发50亩南丰蜜桔园,为集体增收培植后劲,挂果后每年可增收4万多元;争取扶贫资金40万元,在村里搞光伏发电,这个项目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每年可增收4万多元。”
“这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到位,正在招标呢,我们要通过发展项目,让村级经济打个‘翻身仗’。”刘江云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