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刚出生就没了妈妈 爸爸四处打工无力照看
邻居抚养邻家孩子6年情同祖孙

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曹云嘉
6年前,宁宁(化名)呱呱坠地的第二天,他17岁的母亲因病撒手人寰,襁褓中的宁宁嗷嗷待哺。同为租户的邻居胡必友上门看望,见孩子越来越虚弱,对孩子爸爸说了句“我来帮你带”,从此便与这个孩子结缘,祖孙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晃,宁宁都要上小学了。
跑出幼儿园抱着奶奶亲了又亲
5月16日16时许,伍家岗区桔城路某幼儿园门口,62岁的胡必友来接她的“孙子”——6岁的宁宁。“你看,那就是宁宁,他在跟我打招呼。”顺着胡必友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幼儿园教学楼3楼教室的一角,有个小男孩透过玻璃窗正挥着小手。“奶奶,奶奶……”16时30分,从楼上下来的宁宁,一边跑一边呼喊着,扑到胡必友怀里,双手环抱着胡新友撒娇。“宁宁,真乖!”胡必友随手将他抱起。“奶奶,亲一个吧!”宁宁说完做了个鬼脸,接着在胡必友左右脸颊上亲了又亲。
祖孙俩一阵亲热后,胡必友将宁宁放下,从背包里拿出一杯酸奶递给孙儿。喝完酸奶,宁宁又抱住胡必友双腿不肯走。“小懒虫,又不想走路了啊?”没等宁宁回话,胡必友就蹲下身子让他爬到自己的背上。“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是我最亲的人。”“小嘴真会说话,最会哄奶奶开心。”祖孙俩有说有笑地走了10多米,宁宁又说:“奶奶累了,我要下来!”
谁能想得到,这一对亲密无间的祖孙竟毫无血缘关系。
出租屋往事孩子刚出生就没了妈妈
在随胡必友接孙儿的两个多小时前,记者敲开伍家岗区东群小区胡必友的家门,听她讲述了一段令人嘘唏的往事。
胡必友是宜昌城区人,离异后曾带着女儿在伍家乡汉宜村租住10多年。2010年夏天,胡必友租住的院落里来了一对情侣。“她来的时候就怀孕了。”胡必友说,女孩长得很清秀,男的在外面做小工,不知什么原因,两口子经常在家里吵闹。胡必友和邻居们都对这个挺着大肚子的女孩抱以同情。
女孩刚搬来时才16岁,她是广西人,家中排行老大,因父亲病逝,13岁时母亲改嫁,她就外出打工。男的是重庆云阳人,父母离异,其父在宜昌做小工。男孩和女孩是在广东东莞结识并同居的,怀孕后来宜投靠父亲。
女孩怀孕期间经常咳嗽,因为没钱治病,越拖越严重。怀孕8个月的时候,因肺积水瘫在床上起不来,才被送到医院准备把胎儿打掉,医生说胎儿是活的不能引产,结果病也没治就回来了。“她每天就在附近的小诊所输氧,一直坚持到产子。”胡必友说,女孩非常可怜。
胡必友至今记得,2011年1月20日凌晨3时20分,女孩在奄奄一息中被送到医院待产,当天以顽强的毅力产下一子。因孩子状况不太好,母子被分离转院救治。可怜的女孩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儿子,第二天就撒手人寰了。
悉心照顾新生儿一个月瘦了30多斤
女孩产后病逝,留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胡必友与邻居去医院探望了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宁宁。胡必友说:“可能怀着的时候营养不良,他生下来只有5斤3两,瘦得皮包骨头。”
宁宁在医院待了9天后,他的爸爸和爷爷就把他带回了出租屋。孩子的爸爸没有正式工作,经常不在家,主要靠体弱多病的爷爷做临时工赚钱养家。两个大男人面对这个小生命不知道怎么办,亲友没一个愿意帮忙,父子俩牢骚不断,经常吵架。
那天,正准备搬家离开的胡必友,看到小宁宁实在可怜,于心不忍。“当时我说了句‘要不我来给你们带’,过了几天他们就真送过来了。”胡必友说,2011年2月4日,搬到新家的第二天,胡必友接到孩子父亲的电话,请她帮忙带。本想推脱,一想到孩子刚出生就没了妈太可怜,“我心一软就应承下来,当天他们就把孩子送到我家来了。”
还在月子里的孩子,本来就不好照顾,更何况宁宁出生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孩子哭得没力气,总是哼哼唧唧,第一个晚上我整夜没合眼,一直抱在怀里摇一摇、拍拍背,隔会喂次奶粉。”那年,胡必友已56岁,为带好宁宁,忙得不可开交。一个月下来,体重由110斤降到70多斤。
亲情难割舍远赴四川接回孩子
2013年3月,因要照料即将生产的女儿,胡必友担心精力不够会对宁宁照顾不周,于是,让孩子的爸爸接回去照顾一段时间。
宁宁被接走后,胡必友每天都会打一次电话询问宁宁的情况。“大概是接走的第3天晚上,我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爸爸在吼孩子,还听到宁宁哭喊着叫‘奶奶救我’,就觉得不对劲。”胡必友说,再三追问孩子的爸爸是怎么回事,才知道孩子已经被送回云阳老家,准备让亲戚帮忙带一段时间。
胡必友十分放心不下宁宁。打完电话的第二天,胡必友赶往重庆,在云阳一个小镇找到了寄居在亲戚家的宁宁。“当时孩子抱着我不放,一个劲地说‘奶奶我要回家’,现在想起来就心酸。”胡必友想把孩子接回宜昌,但被拒绝了。
回宜昌的第3天,得知宁宁的父亲和爷爷都离开了老家,胡必友再次赶到云阳。“宁宁一看到我,就喊‘奶奶救救我’,又不敢接近我。”胡必友心疼万分。因为放心不下孩子,她最终将孩子接到了身边。
孩子要上学了户口在重庆急坏奶奶
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接送,宁宁有时也会想妈妈。“他每次问妈妈去哪里了,我心里都难受。”胡必友只好哄他,妈妈去遥远的美国留学了,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能见到妈妈,她不知道这个善意的谎言还要守多久。宁宁的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年迈多病的爷爷偶尔会来探望,并送来生活费。
这些年,孩子的爷爷在2015年12月以前,每月给付800元生活费;2016年每月给付1500元;2017年2月起,因故停止了给付生活费。
孩子家支付的生活费,对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胡必友对宁宁的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女儿生下的一对龙凤胎外孙已经两岁多了,她却没专门照顾过一天。胡必友动情地说:“我女儿对宁宁也挺好,没她的支持我也坚持不到现在。”
6年来,在胡必友的悉心呵护下,宁宁健康成长,阳光活泼,下半年即将上小学。胡必友打算让他在小区附近的学校就读,这样更方便照顾,因孩子户口在重庆,能否如愿成了摆在胡必友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伍家岗街办八一路社区主任李静介绍,以前一直以为宁宁是胡必友的亲孙儿,上周她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到社区求助,才知道她6年如一日照顾着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孙儿。
放学途中,胡必友背着宁宁。记者邹前俊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