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
想想是不是就有点儿小兴奋呢?

再来看看假期三天远安的天气

今年的端午 白天的气温都在30℃以上! 而且高速并!不!免!费! 所以,小编建议各位还是别出远门“添堵”啦 其实,回家看看老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 中国节,讲究的是家人团聚, 至亲好友,聚会闲聊,把酒言欢。
在此小编又要三句不离本行了,那就是希望大家在和家里的老人一起的时候,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提醒他们预防各种诈骗,下面,敲黑板,开始划重点!   近年来,以老年人群为主要对象的诈骗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经初步统计,电信诈骗案件中受骗者近三成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既严重侵害了老年群体的财产安全和幸福指数,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家是不是觉得离自己很远?好吧,小编带你看看近两年发生在远安的几件诈骗老人案件。
 案情1:收藏品诈骗
2016年5月,家住鸣凤城区的赵某(化名),现年86岁,收到中国百姓收藏家协会的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收藏国家发放的纪念币,就有机会获得国家收藏基金协会发放的收藏补助金。老人想通过收藏获取收入,先后购买了8套收藏品,被诈骗现金5万余元。
 案情2:助学金诈骗 2016年5月,家住鸣凤城区的64岁钱某(化名),接到自称高校老师的电话,以为自己上学的外甥发放助学金为由实施诈骗,李某通过对方的指示,在柜员机上进行了操作,被诈骗现金3680元。

案情3:礼品诈骗 2017年3月30日上午,两男两女在洋坪镇某组以帮“比一比”超市推销太阳能光伏空调为由,向洋坪某村村民推销“金卡”,出450元钱能优惠1000多元,并以送7件免费礼品为由,骗取洋坪镇多名老人,共计现金6350元。

案情4:消防诈骗 2017年4月17日16时许,家住洋坪镇的58岁孙某(化名)在接到自称为远安县消防大队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要搞装修,要求孙某在其指定的供货商处购买三十张铁架床,孙某信以为真后向对方指定的账户汇入现金一万元,随后对方电话就打不通了,被诈骗现金10000元。

看完是不是觉得心惊肉跳? 跟上小编的节奏,我们来继续往下剖析。

一 老年人为何屡屡被骗?
进入老年,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减退,伴随着生理衰退,智力、情感、人格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常见的思想僵化、固执、敏感、唠叨和因孤独产生的抑郁及渴望与人交流、容易相信他人等等。老年人所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无用感、无力感、无助感、不安全感的产生都是老年意识的明显标志,而这些特点恰恰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还有,老年人对信息了解不充分,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弱,容易偏听偏信,所以成为骗子们惯常盯住的目标。同时,老年人退休后,自己管理家庭财务,有支配钱、物的自主性,骗子便于骗取钱物。另外,老年人一般都退休在家,有空闲时间,便于参与到骗子的整个行骗过程。

二 远安地区常发生的诈骗手法 01以健康为诱饵设骗局 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骗局,可以演化成许多版本。有的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02 以亲情为诱饵设骗局 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心情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03 以发财为诱饵设骗局 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04 以公职人员为诱饵设骗局 此类骗局常以公职人员的身份打电话给受害老人,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只要听到是公检法部门,就不会再去质疑了,通过所谓的公职人员的引导,将钱转向指定账户从而被骗。

骗子固然可恨,
但受害者需要反思, 受害者的家属更应该反思。
如何防止老年人被骗??? 一方面 远安警方将会一如既往的采取高压的态势严厉打击老年人诈骗案件,竭尽全力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 对于年轻人来讲,最为有效的办法或许还是常回家看看,跟老人们说说心里话,多给他们念念防骗技巧,讲讲诈骗手段,让他们更加安全快乐的享受到天伦之乐。 老人们对子女要求并不多 只要能多一点问候 常回家看看 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这个端午节,您回家了吗?
来源于“平安远安”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