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384)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历史事件:
公元1980年6月3日晨5时35分、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崩塌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8′;北纬31°31′。山体标高+830米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米标高处俯冲到500米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形成南北长560米、东西宽400米、石块加泥土厚度20米的堆积体,崩塌堆积的体积共100万立方米。最大的岩块有2700吨重。顷刻之间盐池河上筑起一座高达38米的堤坝。构成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把磷矿区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307人,还毁坏了该矿的设备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二、事故的概况:
早在1978年底矿区就开始出现岩崩情况,常有石块滚落,山顶上的三条裂缝也有不断扩大的迹象。大滑坡的传闻弄得矿区人心惶惶,随着时间推移,堆积在矿区上空的滑坡疑云不断扩大,有些干部忙着跑调动,有的职工称病请假,已经影响到矿区正常的生产。1980年4月,一起较大的落石出现后,矿上决定请专家到现场勘察。
“4月18日,长委的一位吕姓专家和地质125队的一位邱姓专家赶到了现场。参与了事故调查的林肖荣说,当天上午11点左右,这两名专家到达现场,下午上山经过现场察看判断,“大崩不会,小崩难免,整体性崩塌不可能。”
专家这样的结论给矿上吃了定心丸,当天晚上的露天电影前,矿长向清林根据专家的意见,发表了安抚干部和职工的讲话,“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来了专家,现在专家说了,大崩不会有,大家可以安心工作了。”当时适逢干部工资调级,这是自1963年来国家第一次对干部工资调级,意义重大。向清林还严厉表示,干部如果想走,这次调级将不予考虑。
第二天,矿上开大会,把两位专家请到会场,给干部职工讲矿区地质情况。让125队的邱姓专家讲话时,他自称是找矿的,不太懂,而是把长委的吕姓专家推了出来,说他曾参与过成昆铁路地质勘察。据调查组后来的调查,吕专家在会场上讲了两个多小时,并坚持之前观点。专家同时建议矿区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月20日,矿上就落实了专家的监测建议,每天派人去量山上三条裂缝宽度。一个月后的5月20日,山上的一条裂缝从原来的2厘米扩展到70厘米。更要命的是前沿裂缝的山体下沉了一米二。情况貌似越来越不妙,专家建议人员尽量住到汽车队里。那里离滑坡体较远,应该能确保安全。
出事前9天,山上就开始滚落大石块,篮球场每晚都放电影,看电影时就碰到滚石头,大家赶紧往河边跑。大家都已经预感到了山崩,不敢再到矿下工作“当时已经停工了2天,第3天早上出的事情。”为了安全起见,大家都安排到车队处住,只留下几人看管宿舍。
山崩以前,这里是片平坦的坝子,这里还有48亩水田,如今已经变成了坡地。“如果再迟20分钟发生,可能当地生产队就要死不少人。因为当天生产队安排了30多个劳动力去插秧,队里的水田就在山脚下,如果当时大家已经下地插秧,肯定也会被山体掩埋。
当时还有人亲眼看到,一辆从盐池河开往远安的班车,正走到桥上,山体就滑下来了。“谁知道车上坐了什么人呢?估计连名字都没留下。”“这辆班车是有可能逃掉灾难的。”林肖荣说,后来的调查走访显示,有人看见这辆班车发车后不久,远远地看到对面山上往下滚石头,车子就停下来,还有人下车看究竟,“结果悲剧发生了。”
原宜昌地委副书记张忠民的亲历文章中也提及这两位专家当时的判断:“裂缝发展的趋势是由发生到高峰,再到封止。现在是高峰阶段。根据现场观察,大规模崩落是不可能的,小规模几十方、几百方崩落是可能的。”
岩崩灾难发生前的5月最后两天,宜昌地区连续暴雨,黄柏河流域降水达130毫米。正在建设中的远安天福庙水库第一次溢洪。
6月2日上午,时任宜昌地委副书记张忠民,迅速结束了会议赶到现场,察看了水库大坝溢洪情况。他分管农业,他对上游的来水还是不放心,决定再去樟村坪公社看看。下午2点半,汽车驶过盐池河矿区,“这时矿区里很平静,没有出现任何不安全的迹象。”
第二天,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张忠民听到闷雷般的震动声,有点莫名其妙。7时许,公社书记邹学勤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盐池河矿务局出大问题了,山崩了!我正组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往现场去抢救。”
张忠民大吃一惊,立即驱车前往现场,8点左右到达现场。张忠民在一篇亲历记中记述当时的情况:“只见对面大山崩塌,全矿被一片乱石淹没,空中弥漫着沉沉迷雾,能见度只有几米。这时现场还没有任何抢救措施。”
张忠民从北端沿着塌方向南端摸索前进,边走边寻,只见几十米的石堆,没有搜索到一个被埋的人。到达南端时,他遇到了刚刚赶到现场的远安县县长杨君山,两个人又一起摸索回北端,把附近的远安县磷矿作为临时的联络地。上午10时,他终于和地委通上电话,并将情况转告给省委。
差不多同时,化工部把电话打到了现场,但听不清。张忠民说,只断断续续地听到对方问你叫什么名字,抢救了多少人,并说国务院领导很关心。“我只管大声回话,不管对方听清与否,直到线路中断。”
当天下午,地委派出的相关领导和救援人员先后赶到现场。当天晚上,正在五峰现场办公的地委书记马杰、副书记、常务副专员袁照臣得信后也连夜赶到了现场。第二天,省委动用军用飞机对现场进行了航拍,由省委副书记王群带队的省慰问团也赶到现场。
宜昌地委在现场成立了“盐池河抢险救灾指挥部”,张忠民任指挥长,袁照臣、江诗智等7人任副指挥长,成员共计17人。宜昌军分区派出一支108人的连队赶到现场,展开搜救。战士们很快清理出520个洞口,共清理出4具遗体,遗物400多件。据称,这项工作坚持了两个多月。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林肖荣得到上级指示,火速赶到现场参与灾难调查。他和一名同事从小溪塔出发,乘坐一辆吉普车一路颠簸赶往现场。当时,他是湖北地质第七大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的技术负责人,作为地质专家,被抽调到事故调查组。他赶到现场时已是下午三四点钟,岩崩击起的雾霾还没有散去,昏天黑地的,山坡的树枝上挂着被冲击波吹过来的床单、衣服,地上有各种凌乱的生活杂物,一条血淋淋的胳膊露在乱石堆里。崩塌将从矿区穿过的盐池河堵死,形成一个堰塞湖,“从岩缝里渗出来的水全是红色的,被地下的血染的。”
三、崩塌灾害原因:
事故调查期间,省委副书记王群曾把林肖荣叫到房间里问:这次灾害到底能不能预测?林肖荣回答:“崩塌哪天发生谁也预测不了,但大致能够判断灾难是否会发生。”
一、林肖荣说:“为了赶产量,矿上根本没有按规程开采,农民工滥挖,把露头矿直接采了,有的甚至把支撑的矿柱都挖了。”
二、张忠民说,这次事故如能进行认真观察,及时分析有关资料,是有可能预报的。“正如群众反映:‘挡不住,躲得开’。如果判断准确,处理得当,是可以减少损失的。”“错误判断”让相关部门认为没有大的滑动,据此提出应对措施,并产生麻痹思想,因而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失误。情况危急时,又措手不及,有的表现不负责任。调查组最后在报告中称,除了山体结构稳定性不好外,采矿工程活动是产生地表裂缝的重要原因。
而5月30日、31日的大雨沿裂缝下渗,润滑裂面,引起滑动而附近岩层软化,降低抗裂强度。加之,岩层裂缝内泥土吸水膨胀,对裂缝产生一定的侧压力,促使山体失去平衡,对山崩起了加剧作用。
盐池河山体产生灾害性崩塌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除地质基础因素外,地下磷矿层的开采是上覆山体变形崩塌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这是因为:磷矿层赋存在崩塌山体下部,在谷坡底部出露。该矿采用房柱采矿法及全面空场采矿法,1979年7月采用大规模爆破房间矿柱的放顶管理方法,加速了上覆山体及地表的变形过程。采空区上部地表和崩塌山体中先后出现地表裂十条。裂缝产品的部位都有布在采空区与非采空区对应的边界部位。说明地表裂缝的形成与地下采矿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来裂缝不断发展,在降雨激发之下,终于形成了严重的崩塌灾害。
在发现山体裂缝后,该矿曾对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设点简易监测,虽已掌握一些实际资料,但不重视分析监测资料,没有密切注意裂缝的发展趋势,因而不能正确及时预报,也是造成这次灾难性崩塌的主要教训之一。
这起灾难最终被定性为责任事故。事隔一年多后,由宜昌地委向省委请示决定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了妥当的党纪和政纪处理。
作者:手留余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