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备姓刘,刘皇叔的刘。
很显然,刘备从来就不是所谓的“鹰爸”,对儿子的教育也远远没有曹操孙权那么苛刻。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其温和的“慈父”,却在创业之初做下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虐童事件”。了解人物刘备参考:刘备简介。
事出有因。当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轻松占领荆州,让寄居新野小城的刘备一下子置于曹操的正面攻击之下。面对曹操虎狼之师,刘备只能勉强迎战,结果一战下来是溃不成军,家人也在战斗中失散了。糜夫人为保刘备骨血,将刘备之子阿斗交给赵云,自己却投井而亡。赵云怀抱阿斗于曹操百万军中奋不顾身,左冲右突,杀出重围,及时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按说千军万马之中,孩子得以生还,对于当父亲的应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抱着哭还来不及呢,那还能顾得上别的。不料刘备接过孩子之后,却“掷之于地”,口中还念念有词:“为汝这孺子,几乎损吾一员大将!”就此一个举动,直接感动的赵云是放声大哭,说道:“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从此,民间也就有了“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
那么刘备为何要做出如此反常举动呢?
其实,刘备此举完全符合其一贯的做事风格,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四处飘泊,触景生情应是刘备此时最大的心理感受。刘备当然知道,这个孩子来的是多么的不容易,寄居荆州,历经战乱,今又逢此大战,能够存活下来实属不易,刘备对儿子能否生还不抱任何希望。
悲痛到了极点,却突然峰回路转。从大悲到大喜,冰火两重天。心理预期和现实情景让刘备不禁喜从悲来,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喜极而狂,做出如此反常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说是“掷之于地”,无非就是轻轻放下而已。
此次战斗,应是刘备有生以来的最惨烈的一次,经此沉重打击,刘备集团已是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如何振奋士气,凝结人心就成了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尤其是面对血人似的赵云,刘备内心更是矛盾重重。
赵云不同于关羽张飞,都是刚出道时的过命兄弟,可以为之释怀。赵云最早在公孙瓒手下效力,也是挖过来的人才。在这期间,正值刘备落魄,既没有给予赵云厚恩,也没有让赵云体会到“得遇明主”的感觉。投到帐下不久,就遇到此次军事上的打击和惨败。
既然有外患,就必定有内忧。刘备不能料定下面还会出现什么不测。因为,战斗惨烈之时,糜芳曾经向刘备报告:“反了常山赵子龙也!投曹去了!”对此,刘备虽十分坚定——“子龙必不负我”。嘴上如此说,心里却未必不会动摇。
如此矛盾心态,今却见赵云一身血衣,怀抱阿斗而归,怎不令其心怀感叹呢。为安抚赵云,鼓舞将士,刘备只能拿着孩子来“出气”。当然,这么做有个前提,那就是孩子还活着。假若孩子已死在怀中,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或许就是孩子福大命大,注定要书写历史,刘备才有了这个不寻常的举动。细思之,刘备这番话,与其说是在说给赵云听,倒不如说是做给手下众将看。刘备此举,效果不错,坚定了赵云追随之心,也让众将有了为之效仿的楷模。于是,“众将救起公子,皆哭”。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缅怀糜夫人。阿斗生还,赵云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糜夫人的意志坚定,舍身保护,阿斗或许早就没命了。从来刀枪无眼,战场无情。众多将士尚且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更何况是一个柔弱女子和襁褓中的孩子呢?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糜夫人左腿中枪,不能行走,却独独怀中阿斗安然无恙。遇到赵云后,糜夫人像是看到了救星,从此再无挂碍,只对赵云说:“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肉。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矣!”有此贤内助,不知刘备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糜夫人已死,孩子尚在。只是不知此时,一向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观念的刘备又会作何感想呢。原文:发生在刘备身上的“虐童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