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行游鬼谷大仙洞 图/文 刘友文
临沮远安之南,当阳之北,当阳清溪寺西北之峡谷中有一洞府,世称鬼谷子大仙洞,相传为鬼谷子在此修行而得名。
癸卯春末,多晴少雨,阳光明媚,正是踏青郊游的好天气。时至周末,一家人远安户外群组织去鬼谷大仙洞郊游,去看看鬼谷子大仙的修仙之地,同时也释放一下因为疫情开放后遗留的精神压力,也以此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一下自然风光,缓释一下工作中的疲惫和心情。也是此群今年第一次组织活动,遂开启了今年户外活动的开端。
我们一行九女五男共一十四人,驱车行至清溪寺西北一小河沟旁,前方车不能行,遂停车步行翻越一小山丘,远远看到一座横跨南北的拱桥,桥下是一片干枯的河床,硕大的巴莣草长在河床的两岸,尚未泛绿,一蓬蓬的在两岸相望,似乎是在盼望干枯的河床能泛出水来灌溉它们已干渴的根系。我们走在河床之上,由于长时间的干枯,脚底的石头相互摩擦,发出咯喳咯喳的声音,似乎也是在呼唤雨水的到来,以洗刷它们身上的尘土。
我们穿过拱桥,河床变窄了许多,再继续往前,遂渐渐变窄,最后缩窄变成了一条窄窄的峡谷山涧,涧内风景俊秀,树木葱郁,层岩叠嶂,说是涧,却是无水,一条小径在涧内时左时右或涧边穿过,大有曲径通幽处之意。涧边遍生丛竹,虽无有参天之古松柏,却亦有粗壮蒙荫之河柳,无潺潺细流水叮咚,亦有鸟音动听悦耳。那深紫色的油麻藤花挂在粗硕无叶的藤蔓之上,有疏有密,远远望去,如一串串硕大的紫葡萄,彰显着涧内的灵气。大家一路的欢声笑语,尽情的欣赏着这原始的景象。
行致近一个时辰 ,到一较开阔平坦场地,场地边上载有几丛绿竹,半山之上有一间石砌房屋,门前古树葱郁,隐天蔽日,石屋半隐在在树后,愈显神秘。通向石屋的路是三段石砌台阶,第一段最长坡度最缓,第二段见陡,第三段最短也最陡,似乎是在告诫人们,无论是干什么,都是从易到难的。想当初鬼谷子先生选在此地修仙授徒,也还是有他的哲理的。石屋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大仙洞三个大字,原来石屋乃是大殿,殿内供一大仙神像,应是鬼谷子大仙之神像,神像前有香案香台,上搁香烛与火种,案前亦有蒲团以方便善男信女上香跪拜。穿过石屋后面有一天然山洞,在洞门两边竖有多块石碑,记录着重修大仙洞的和大殿神像等的功德,另有一黑板上书介绍鬼谷子先生的生平以及洞内的景点。洞口一木桌上还摆有当阳县志等现代印刷的书籍,听说早先还有两个道士在此修行,此次却没有见到,或是云游还是另去他处修行,亦不得而知。洞内也有一大仙神像,只是形象与大殿略有不同,旁有一尊石虎,栩栩如生,居记载为汉代石刻,是否真实不得而知。看外面介绍说洞内有四十八块田和碟子大个天等景点,我们想一看究竟,遂拿着随身携带的手电和头灯,往洞内行进,此洞乃天然溶洞,比较潮湿,看痕迹早年里面应有水流出,洞顶了约有两到三丈,阔亦有近一丈,用灯照之,洞顶及洞壁上栖息着很多蝙蝠,洞内空气不好,随着更进一步的深入,空气愈发的混浊,却尚未到尽头,由于我们未带火种,怕缺氧,遂返回。出得大殿门外,各种拍照留影,以作留念,少时,随原路返回,返回途中遇当阳游客四人走偏路径,经我们指点,方归正道,不然要多走冤枉路程。
吾觉尚若要到此处行游,路途虽不是很远,也无什难度,但途中无什人烟,须结伴而行方好,若独自一个人去尚存一定的风险,最好是春冬两季去最好,夏秋季多暴雨,倘若遇见暴雨山洪,其险不可测。另若要进洞探究,因洞内空气浑浊,除准备电筒或头灯之类的局部照明工具外,还需准备松明子火把之类的依氧大面积照明燃具方可,以防缺氧。谨记!谨记! 写于二0二三年四月暮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