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清明节前夕,因想完成两张照片的缘故(如图),因而奔走在回老家的路上。 一进鹿苑寺口,就看到公路两边,沿路都是踏板车和电动三轮车,想必都是半老不时的,注重些的基本都在外面打工,走到楊家湾茶山前冲口上,看到都是董家外面的人,很有特点的挎着鱼篓,骗不到我说明是在抽针,一天采不了多少,但不会撒掉,可谓是鸡蛋掉到兑窝子里稳当当的。
完成心愿回到家里,想着想着,一下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八九岁的那年那日。 从小长大,有生以来第一次釆茶,早早起床吃的猪油饭,提着拳头大的篓儿,从向家冲到河湾,从河湾抄路到银子崖,从銀子崖到萝卜田湾,到了吃中饭的时候,开始排队评级,评级后再短成一芽一叶,各计各的价,短好后排队过秤,人多挤来挤去,被跟前余菊子给碰撤了,结果只秤了八两,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一想起就感到悲哀!但更多的是惭愧! 小时候在老家,受着儿听话不惹祸的家教,因而一副老实巴交之像,大人做事看门,可以坐在门凳上一天不离开,生怕别人把门扛走了,算不算恪尽职守!再说除了生产,在农村不会打山货,在那时,就意味着家里以后会很穷,成家立业就难,会没有什么指望! 就现实论现实,当时从小学到初中,不断地实践操习,虽没有大的提高,诚然也从1点5斤,2点7斤刻3点5斤,然后从4点2斤到成家后的5点7斤到6点2斤,最高纪录是一次和冢人,俩人合釆98斤,还被洋辣子咬了过够,踉发疯疤一样奇痒难忍,至今难以忘怀,以后就基本上没有正经釆过茶。 在釆茶旺季,为支援釆茶,争取学校三勤收入,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学校与茶场联系,由旧县安鹿董家,鹿苑红岩高岩学校学生,参加支农釆茶,在鹿苑从撇家湾到黑冲,从张家坡到前冲后冲,都是必经路线,在鹿苑寺除上面提到过向河路线外,若从寨槽走,必经上面横路和狗钻洞,到老庙再回到厂里,下午边在南冲和厂四周团转,就近釆茶以便一路回家,而旧县董家安鹿学校来,边从袈裟堰往里一围,现在回想当初,还是別有一番情趣,有好东西带着吃,中午还可自带四两米蒸钵子饭吃,吃完后还喝一钵子酸菜汤,都觉得有滋有味好喝得很! 后来,还在那时候的宜昌报上,读到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朱兴兰两三千字的亲身釆茶体会,由起初几斤几两到三十六七斤,都是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接受老工人再教育,学以致用的先进青年代表。 在釆茶中,没有走到过的地方,还有黑窝,大巴王槽和小巴王槽,所处地方偏避,是过去藏老虎的地方,叫人望而生畏!只能成为那时的向往,也将成为我的遗憾! 过去是鹿苑寺热闹,现如今是水美乡村康养小镇鹿苑更热闹。 人间四月天,踏青正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