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论坛[原临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15|回复: 0

迷失的快乐——感受阅读之《局外人》读后感6000字: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荆楚不肖生 发表于 2018-11-1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迷失的快乐——感受阅读之《局外人》读后感6000字:
在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到18岁的那个山村,我所见识或经验的游戏无一不是被反复地、无休止重复的简单程序下的动作。玩纸牌、打铜钱、踢毽子、抽陀螺……漫漫岁月中,谁也没有对此作这样一种反思:这种被一直重复的简单游戏为什么就不会让人厌倦?
后来我到了城里生活和工作,我知道了城里人喜欢放风筝,这个游戏的历史应该比扑克要久远得多,可每到春风起时,人们仍就会像第一次玩这种游戏那样精神饱满地去玩,他们收放着手中的细线,抬头仰天,目光跟随着飘摇不定的纸鸢,直到眼睛酸涩流泪也不放弃。
我有一个大学同宿舍同学,在上世纪80年代某天,当魔方忽然之间传到校园后,那位同学几乎在第一时间弄到了一个魔方。他几乎是不吃不喝地玩,为了不受我们影响,他把头埋在被窝里玩。直到有一天从被窝里伸出的那只手里的魔方四面都呈各自一色的小方块,他才把头从被窝里拿出来跟我们打招呼。接下来,他又不厌其烦向我们传授玩魔方的经验。
我曾说到过奥雷良诺制作小金鱼的事,那不是一种游戏,对他而言那是一种劳动,和我们种田锻铁一样的劳动,不同之处仅在于他不以此劳动来获取物质生活的报酬。我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似乎说到了迷失,人惟其迷失于一件事体才能永无厌弃的继续。但我没有直接说“人在其迷失中获得快乐。”因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准确的说法是“人在快乐中迷失着。”

迷失的快乐——感受阅读之《局外人》读后感6000字: 在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到18岁的那...

迷失的快乐——感受阅读之《局外人》读后感6000字: 在我出生并一直生活到18岁的那...
如何解释人的这种可笑的迷失?它来源于人的本性?来源于社会对人的反作用?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会不知不觉陷入对人的孤独性的幽幽叙说,有时就像被蛊惑、被引诱,欲罢不能地要去揭这块让人产生痛感的伤疤。他们有的是不经意说到的,因为只要他真诚地为人类的生存立言,他就一定会说到;他们有的是专门为叙说此事而著文的,因为他们似乎发现人类的生活本质总是脱离不开孤独的影子。比如说里尔克,他的诗,他自己的生活,他的《掘墓人》,他的《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手记》,他的孤独、感伤、焦虑和恐慌。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掘墓人》的读后感,标题叫着《孤独-死亡-孤独》。我企图像掘墓人那样掘开里尔克暗示给我们的一座矿藏,掘出矿苗。也许我做到了,但做得不好。
周国平曾阐述过他对爱和孤独关系的见解,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说,爱和孤独是同一种情感,孤独缘于爱,无爱之人不会孤独。一个孤独的人寻找另一个孤独的人就有了爱。孤独之不可消除乃使爱成为永无终结的追求。我说周国平说得有道理,那是在爱和孤独的关系上。因为他仅仅只说了爱的本质。在我看来,所谓孤独的人,即便在和他最爱的人在一起时也还是孤独的(中止寻找另一个孤独者的时候)。双城记读后感(http://m.simayi.net/duhougan/307.html)此一看法揭示了更加广阔的孤独领域。这一领域包括了人的身体和意识能够经验到的所有领域。而这一看法,或许正是《掘墓人》暗示的,是《孤独-死亡-孤独》企图揭示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肯定、完整的结语就呼之欲出:人的本质就是孤独。或者说:孤独是人的本质。
很多时候我都是笃信上述结论的。但有一天,我在半睡半醒的迷糊状态里,忽然间灵光乍现,一个对我来说已经很陈旧的词汇崩了出来并结束了我长达十年之久的关于人的本质是孤独的见解。这个陈旧的词汇是:荒诞或荒谬。
人的生存的荒谬感这一哲学命题可能最早是由基尔凯郭尔提出的。我最早接触基尔凯郭尔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本由美国人宾格所著《理想的冲突》中初始看到他的名字。通过宾格的介绍,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人,并孜孜以求他的代表作《非此即彼》。但最终我只看到更进一步的关于他的《非此即彼》、《恐惧与战栗》、《基督徒的激情》等著作的介绍文字。说实在的,当他在叙说他基督徒的激情时,我对他的激情正在一点点消退。对于他,我只不过记住了他对我们的人生所定义的三个阶段:审美、伦理和宗教。同时还记住了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通过回忆,我记起了我在认识这个先驱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他的传人法国人萨特,那还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不过萨特的《恶心》、《苍蝇》也没能引起我多大兴趣。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二十一世纪。就在这个世纪的开端,我开始阅读小说,并有幸在一开始就读到了萨特同时代的另一个伟大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鼠疫》、《西绪福斯神话》,当然还有他的《堕落》。此时,人的存在的荒谬感才牢牢占住我的脑子并迅速蔓延到我的周身和我之外的人的所有活动空间。《西绪福斯神话》无疑是加缪关于人生荒谬的直接论述,他的证据之一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那个西绪福斯的故事。他搬石头的故事或许是最直接的证据,但那个故事的发生毕竟过于遥远,作为证据的西绪福斯神话太过精巧,几乎被概念化。加缪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墨尔索,这个终其一生都昏天黑地的现代小伙子出现了。
《局外人》或许不是加缪的最好作品,但却是他存在主义思想最为集中、最为直接的一部作品。《局外人》篇幅不大,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始于墨尔索的母亲病故于养老院,结束于墨尔索在海边午后的烈日下昏头昏脑开枪杀人。第二部分开始于墨尔索被捕,结束于他被判处死刑。这是一部情节和结构都很简单的小说故事,故事本身也不怎么吸引人。墨尔索和常人没什么不同,他爱他的母亲,需要他的女友,帮助甚至迁就他的朋友,工作业绩也很不错。可是对于他的母亲来说,他们都是孤独的,相对于他的玛丽来说他也是孤独的。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突然放弃,就是说,他会像油路或电路出故障的汽车一样,突然瘫痪在路上。他会突然对什么都无所谓,甚至包括杀人和被杀。因为他时常处于人生的荒谬之中,被荒谬感折磨、折服。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有意义吗?人究竟活着是想干什么?当饥饿来临时,他会反问:难道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吃饭?当玛丽的肉体让他想入非非时,他会反问:难道活着就是为了和玛丽过性生活?性生活这么短暂,吃饱肚子多么简单?结束了呢?结束之后又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等待下一次的饥饿和性冲动并想办法去解决?我想,从存在的荒诞性来解读《局外人》应当看出这些加缪的言外之意。因为加缪本人曾这样说:“很久以前,当我试图用一句话概括《局外人》时,我意识到这句话如此之矛盾:‘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是应该被判死刑的。’我只是想说书里的英雄之所以被判死是因为他不遵循社会的潜规则。在这个意义之上,他是他所生活的社会里的局外人,在生活的边缘地带孤独而耽于物质地游荡。
只因如此,很多读者又认定他是被社会所抛弃的。但若想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性格,亦或是更接近于作者本意中的那个性格,你必须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墨尔索不遵循社会的潜规则?答案很简单:他拒绝编谎(译者注:他拒绝粉饰,他拒绝妥协,他拒绝周旋,他拒绝无故的解释)。
对于我来说,墨尔索不是社会的弃子,而是一个可怜而一丝不挂的男人,是一个热爱不给他留任何影子的太阳的男人。他不是没有感知的:他心中有一股不屈不挠且因此深奥的热情,追寻『绝对』与『真理』的热情。这种真理是‘负面’的:它是一种为生存和感知存在的真理,一种诠释人类不可能战胜自己也不可能战胜世界的真理。
所以,读者可以以这种角度理解:《局外人》是一部关于一位毫无英雄主张、单纯愿意为真相而死去的男人的小说。我以前说过,现在也再矛盾地说一次,我试图让主角代表我们唯一应得的救世主。通过这些解释,我相信我一开始的意向会被理解:我不是想渎神,我只是想用一种稍带讽刺意味地去表达一位艺术家有权利对自己创作的人物有共鸣。”
细心一点应该看得出,加缪为我们指引了解读《局外人》的一条正确路径,但却没有直接给出结论。因为直接给出结论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荒谬和无意义的事。但循着作者给出的解读路径,我们正可以得出人的存在的荒谬这一结论。因为西绪福斯搬石头的故事正是为了证明这一结论。不同的是,墨尔索因反叛而被处死,西绪福斯接受对他反叛的处罚而不再反叛并心甘情愿受罚。但对于生于荒谬的人来说,生存和死亡又有多少区别呢?
看了墨尔索对死亡的态度,你不难想到伟大的苏格拉底之死。尼采说:苏格拉底向雅典人强索鸩毒,因为他但求一死。但苏格拉底的死因和墨尔索又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苏格拉底是因为不能和他所要效力服务的雅典人达成共识,墨尔索则是因为他不能理解生存的荒谬本质。
我们从上述加缪的那段话里能够看到墨尔索的孤独,加缪从来就没有忽略孤独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他是伟大的作家。但在加缪这里,孤独只是作为一种形态,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出现,而不是作为人的生存本质出现。于是,加缪和里尔克的分歧出现了。尽管从艺术的角度讲,我更喜欢里尔克,但在这个问题上却不得不站在加缪这边。孤独只是人的荒谬存在的一种如影随形的状态而非本质。存在的荒谬性才是人的生存的本质。孤独作为人生恒常的一种状态,它更倾向于是人的一种感情,因此更具诗意,更加可亲可歌可叹。而且它总和爱联系在一块。由它所生成的文艺作品总是更加能够打动人心,也更加美妙。而作为人的生存本质的荒谬则不然,它很难进行情感化叙述,很难被加工成一场感情的剧本,因为它本身与爱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却同人生的任何问题都有联系。所以,我们看到的《局外人》只是一部关于墨尔索寡味平淡却又扭曲扯淡的短暂一生。故事里虽有玛丽,玛丽虽然不止一次问他是否爱他,但故事正如墨尔索漫不经心的回答:“不爱,但可以结婚”那样荒诞。墨尔索愿意结婚并非为了金钱和其他缘故,他不爱却愿意结婚只是说明他彻头彻尾的荒谬。墨尔索是有热情的,但他的热情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深奥热情”,因而于世不融,最终在不被重视的误解中处死。应该看到,加缪在努力地赋予故事以情感化,并取得了卓然成效。对此,我们首先可以从他的叙事立场得到证实。作为小说的《局外人》,并没有一词一句涉及存在主义哲学论调,它强调的是人的荒谬的社会性,即一个人的荒谬生存和死亡要由社会来负责。很显然,这一结论具有欺骗性,而且容易让人误解。因为它忽略了人的存在的荒谬性的哲学基础,即人的存在的荒谬性是当然的,而非社会矛盾、社会不公使然。换言之,如果人的荒谬生存是社会矛盾造就,那存在主义就不是一个哲学命题,而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命题。作为哲学家兼文学家的加缪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为了使更多的人理解人的存在的荒谬性,他不得不选择一个更有说服力和煽动性的叙事场景,这一场景必须得有很多很多观众、参与者。如《局外人》译者柳鸣九指出的,“《局外人》中,最着力的揭示点之一就是现代司法罗织罪状的邪恶性质。……《局外人》着力表现的正是法律机器运转中对人性、对精神道德的残杀。”加缪选取如此题材、这样做的理由当然还有更具说服力的,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为了躲避罪恶而从事写作。”他是一个战士,是一个无产者战士,然后才是作家,是哲学家。他必须要让自己的作品具有社会批判性和战斗性,如果能以此促成社会的进步,促成公平、正义的进步,他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是说,说一个流传百世、四海皆准的哲学警句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想说。他想说并已经说的一个警句是:“我们忍受着莫里哀必须死去的痛苦。”我想说的是,莫里哀的死,在加缪眼里可能是另一种形态的墨尔索之死。莫里哀是创作让人们快乐的喜剧大家,但为了维持这一让人们快乐的工作得以继续的财力支出,他累倒在戏台上咯血而死,且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清得使人寒心。这难道不是另一种人的荒谬生存和死亡的样板吗?
好了,关于加缪和《局外人》已经说的够多了。多到已经偏离我写作此文的初衷了。动笔之初,我不过想写出两三千关于迷失之乐的文字,但开端不久就迷失在对加缪和他的《局外人》的喋喋不休中。但我得承认,这种迷失也是一种快乐。于是我就想:为什么墨尔索会死?为什么加缪也会死?如果他们迷失于一种生存形式,他们会不会快乐到不死?
不死是不可能的。快乐于迷失则是可能的。加缪死于偶然事件,一场车祸。汽车是用来载人给人提供行动迅捷的力量的,但它同时也提前终止人的生命。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有关人的荒谬生存的证据吗?不过加缪之死在常人眼里并不算是一种典型的荒谬,而且他在生前可能很多时候都是快乐的,快乐于战斗的迷失中。但墨尔索则不然,他有快乐的时候,但太少了。他很少迷失,他更多的时候是孤独而荒谬地存在着。他荒谬到在别人要判他死罪时还想笑,还想对人家表示亲热友好。但在他的律师正在进行的那番慷慨陈辞的辩护中,法庭外面有一个卖冰的小商贩吹起了喇叭,喇叭声穿过街道和重重大厅,传到了法庭,传到了墨尔索的耳朵里。“忽然间,对过去生活的种种回忆骤涌我的脑海。那已经不再属于我了。但我却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黄昏的天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多么快乐的迷失,在审判自己的拥挤法庭里,墨尔索却在孤独中品味那已成往昔的快乐。加缪的这几句描述使得《局外人》骤然增色,让墨尔索确信,也让我们确信墨尔索也曾快乐过,在迷失中快乐过。
我为什么这么在意人的迷失的快乐呢?难道不是因为在人的荒谬、孤独的短暂一生中唯有迷失之乐才是最真实、最纯善、最持久的快乐吗?但墨尔索的迷失何其短暂?他的快乐何其短暂?那是因为他不想被荒谬,被荒谬击败,相反,他企图凭一己之力去击垮荒谬。但他失败了,过早地被荒谬战胜。这同掘墓人过早地被死亡击败不是如出一辙吗?
加缪时常能写出上面刚刚引用的那种句子,如他在墨尔索第一次受审结束时这样写:“走出法庭登上囚车的时候,刹那间,我又闻到了夏日傍晚的气息,看到了夏日黄昏的色彩。走在昏暗的囚室里,我仿佛从疲倦的深渊里听到了这座我所热爱的城市的某个我有时感到满意的时刻的种种熟悉的声音。在已经轻松的空气中飘散着卖报人的吆喝声,滞留在公园里的鸟雀的鸣叫,卖夹心面包的小贩的叫卖,电车在城市高处转弯时的呻吟,港口上方黑夜降临前空气中的喧哗,这一切又在我心中画出了一条在我入狱前非常熟悉的,在城里随意乱走时的路线。是的,这是很久以前我感到满意的那个时刻。那时候等待我的总是轻松的、连梦也不作的睡眠。”请注意,这不是一般拙劣作家们惯用的心情描摹和风景刻画的伎俩,这里面有的是对人生孤独、荒谬的控诉和沉迷,有的是对人生迷失之乐最真诚的礼赞和怀想。每当看到这样的句子和段落,就会让我从中多少找回一些里尔克给我的使我沉迷快乐的美好东西。这是一种使人沉沦其中、不愿自拔的东西。只有谙尽孤眠滋味的人才能给出如此劲力弥漫、意象繁复、意蕴深沉、气氛神秘而又品之不厌的意境。我想里尔克是沉迷于其自营的意境之乐的,尽管这一自营过程是那么地孤独而艰辛。
西绪福斯在阴间,他每天都得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后巨石滚落回原处,西绪福斯重新把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再滚落……西绪福斯神话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作为万神之主对他的惩罚,世间没有人所从事的工作比他更单调乏味。然则,这就是西绪福斯的生活。他不厌倦,不愤懑。他沉迷其中,甚至感受到了满意和幸福。因为推石头对于西绪福斯来说,和我们玩纸牌、玩风筝之类的游戏没有什么不同,和玩魔方没有丝毫的不同。他迷失其中,获得快乐。对此,加缪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否有意义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应是它所引发的那分无可奈何的折磨,那折磨让我们感到充实。”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认证|简介|联系我们|赤脚网 ( 鄂ICP备18015422号 )

GMT+8, 2024-9-2 1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网站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非本站认同之观点!删帖请用删帖卡,或联系【 bbs@yalj.net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管理:远安坤哥    主办单位:远安县临沮网信息管理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