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论坛[原临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65|回复: 6

[远安] 郑红三:唢呐声里的坚守与传承

[复制链接]
     
鲜花(384) 鸡蛋(0)
发布员 发表于 2025-6-1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梦萌、陈茜)唢呐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拥有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等仪式。今年42岁的郑红三,生于唢呐世家,是郑氏家族唢呐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也是我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唢呐结缘三十余年的他,用音符传递人间悲喜,为唢呐文化赋予了别样魅力。

接触唢呐三十余载,郑红三已经从最初的学徒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师傅”。只要唢呐在手,郑红三就能把各类曲子演奏得惟妙惟肖。

13.jpg

12.jpg

由本人供图

自20世纪40年代起,郑家与唢呐便结了缘。郑红三的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唢呐艺人。每当长辈们“走期”(远安方言,意为在外演出)时,总会把郑红三带在身边,让他在耳濡目染中学艺。

然而,跟着父辈“走期”的日子里,郑红三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为家族传承的独特技艺感到自豪;另一方面,青春期的敏感让他面对同学时总觉得“抬不起头”,甚至开始逃避学*吹唢呐。

初中毕业的他选择外出务工。然而,流水线的枯燥让他渐渐明白:“外面的世界再大,也没有唢呐声里的根。”2000年,郑红三回到家乡,重新投入唢呐的学*,并系统学*了五线谱、和弦。郑红三告诉记者:“从业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发现父辈们他们都是用‘咿、呀’这种形式来带徒弟,我就发现这样教授,以后传承是个大问题,后来我就专门找到师傅,拜师学艺,学*简谱,希望用简谱的形式,把老一辈的曲谱保留下来,把它传承下去。”

学成归来后,2013年,郑红三将当地几位民间艺人聚到一起,组建了“知音乐队”。他们奔走于县内各镇、村,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演奏团队。然而,随着大众娱乐项目日益多元化,乐队的演出机会日渐减少,愿意学*唢呐的人也越来越少。见证过父辈们“走期”时的辉煌,如今唢呐这门技艺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郑红三心中惋惜不已。郑红三叹息道:“在父辈们那个时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下乡演出,在外面走期,我清楚地记得,时间最长的一次,从出门到回家,中间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一直是这场走完赶下一场,一场一场接下去,没回家。因为时代在发生变化,现在一年出场也就一百场左右。” 

14.jpg

由本人供图

虽有一技傍身,但是技艺得不到传承,也令郑红三感到头疼。郑红三忧虑道:“没有人传承,现在年轻人都受电子产品的影响,都不爱好这门技艺了,我们现在最担忧的就是我们这辈以后,还有没有人来接受这门技艺。”

如今,郑志香年近七旬的父亲郑志香依旧活跃在舞台,18岁的儿子郑学成寒暑假也都会跟着他“走期”。郑红三表示,只要还有人愿意听,他们就会把唢呐一直吹下去,传承好这门传统技艺。郑红三表示:“也考虑慢慢培养,把我的儿子培养出来,让他来接手这门技艺,只要有人爱好这门技艺,我愿意倾囊相授,把我们掌握的技艺传承下去,更好地保存下来。”

郑红三的父亲郑志香也期盼道:“我吹唢呐吹45年了,对唢呐,这是自己的爱好,再一个这是祖辈传下来以后,尽量不能把它弄丢,我儿子是第四代传人,继续往下传,把技艺发扬壮大。”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384) 鸡蛋(0)
 楼主| 发布员 发表于 2025-6-12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唢呐长歌动山乡 ——记郑红三和他的“知音乐队”

44.jpg

郑红三在练*唢呐技巧。 三峡商报记者 曾雪彬 摄

5月29日,晨光微露。在远安县洋坪镇双路村,郑红三已带领“知音乐队”整装待发。这支活跃在乡间的民乐队,如今不仅演奏传统民乐,还融入流行歌曲,配备了键盘、架子鼓等现代乐器。但每次出发前,郑红三总会郑重地将一支黄铜唢呐收入行囊:“只要观众想听,这老祖宗的玩意儿就得拿出来亮亮。”

郑红三在吹唢呐时,通过鼻子悄悄吸气,同时用口腔肌肉挤压储存的气息维持吹奏,使乐音连绵不绝。在演奏《百鸟朝凤》等曲目时,借助循环换气,可模拟出长时间不间断的鸟鸣声,生动展现出热闹欢快的自然景象。

自20世纪40年代起,郑红三的太爷爷郑文周就以“喇叭先生”的名号,用唢呐声奏响乡间的红白喜事。这份对民乐的热爱绵延传承,从太爷爷郑文周传到爷爷郑仕祥、父亲郑志香,再到郑红三手中。如今,郑红三的儿子郑学成也加入“走期”(民间巡演)队伍。一家五代人历经八十余年,将唢呐这一传统民乐的魅力,深深扎根在乡土之间。

人物简介

郑红三,1983年出生于远安县洋坪镇。他初中毕业后曾外出务工,返乡后师从当地音乐教师系统研*五线谱、和弦等专业乐理知识。2013年,他组建“知音乐队”,通过民间巡演(当地称“走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成为远安县传统民乐的代表性人物。2010年,他入选远安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代代相传的民乐记忆

自20世纪40年代起,郑家与唢呐便结了缘。太爷爷郑文周是远近闻名的“喇叭先生”,乡间流传着“郑师傅的喇叭,张师傅的号”的赞誉。他吹奏的唢呐曲调婉转流畅,几乎听不出换气声,韵味十足。怀着对这门技艺的珍视,郑文周决心将其代代相传。吹唢呐是“门内师”的绝活,凭借家族独特的口传心授方式,晚辈们总能迅速掌握要领。从爷爷郑仕祥、6个叔叔及父亲郑志香,无一不是唢呐高手。

郑红三10岁就跟着长辈穿梭于乡间的红白喜事。那时,每到一处,主家都会用热腾腾的饭菜招待,一场演出还能挣两三角贴补家用。长辈们吹号敲锣打鼓时,总会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在耳濡目染中学艺。在他的记忆里,长辈们最忙碌时,一年能接300多场演出,常常刚踏出一户人家,就被另一户急切接走,连续半个月在外奔波是家常便饭。

唢呐声是乡间仪式的灵魂。红事时,《雪花飘》《正月廿一》等欢快曲调响起,轿夫踩着节奏抬轿,宾客在热烈的乐声中欢笑;白事时,《孟姜女》《想起往日苦》等低沉旋律回荡,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近百首曲牌构成了他们的“音乐字典”,每一名成熟的“喇叭师傅”都能信手拈来,用音符传递人间悲喜。

传承路上的迷茫与坚守

跟着父辈“走期”的日子里,郑红三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为家族传承的独特技艺感到自豪;另一方面,青春期的敏感让他面对同学时总觉得“抬不起头”,甚至开始逃避学*吹唢呐。

1998年,初中毕业的他选择外出务工。然而,流水线的枯燥让他渐渐明白:“外面的世界再大,也没有唢呐声里的根。”

在父亲的劝说下,郑红三回到家乡,带着新的思考重新投入学*:“不能只靠口传心授,我要学乐理!”白天,他跟着镇上的音乐老师系统学*五线谱、和弦;晚上,父亲严格监督他练*吹气技巧——只有吹出连续不断的水泡,才算完成当日功课。

经过刻苦钻研,郑红三不仅掌握了传统曲牌,更能用现代乐理重新解构唢呐艺术。

2013年,郑红三将散落于民间的艺人聚拢起来,组建了“知音乐队”。他们奔走于县内各村,用唢呐、锣、鼓等传统乐器,为乡亲们的红白喜事增添仪式感,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演奏团队。

面对现代乐队对传统民乐的冲击,郑红三没有故步自封,他主动引入键盘、架子鼓,让乐队既能演奏传统民乐,也能演绎流行金曲。但那支祖传的黄铜唢呐,始终是他的“镇队之宝”。每次演出结束,他都会骄傲地向观众介绍:“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陪我们家走过快八十年了。”

薪火永续的时代新声

郑红三的儿子郑学成已是高中生,每个寒暑假,他都会跟着父亲“走期”。起初,他只能在团队角落笨拙地敲锣打鼓。随着练*增多,他开始尝试触碰唢呐,从最基础的单音练*,到能吹出连贯的旋律。作为郑氏家族最年轻的“门内师”,他如今已能熟练吹奏数十首曲牌。

而年近七旬的郑志香依旧精神矍铄,活跃在每场演出的舞台中央。在台下,他又化身严苛且耐心的师父,手把手纠正徒弟们拿唢呐的姿势,反复示范换气的巧劲、颤音的韵味。“嘴唇要像含着颗水珠子,气息得像春蚕吐丝般绵长。”他常常一边演示,一边观察徒弟们的反应,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郑红三则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不断探索。他用唢呐吹奏流行歌曲,模仿鸟鸣、马嘶等声音,在演出现场引得观众阵阵惊叹。

每次演出结束后,他坚持将收入平均分配:“只有让大家都能靠这门手艺生活,传统民乐才有未来。”

八十载光阴流转,郑氏家族的唢呐声从未停歇。从田间地头到现代舞台,这支黄铜唢呐吹奏着古老的乡愁。正如郑红三所说:“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我们就会一直吹下去。”

三峡商报记者  曾雪彬  通讯员  陈茜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4) 鸡蛋(0)
欧阳孤武 发表于 2025-6-1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联通
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帖子必须顶!还要顺手点个赞!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2) 鸡蛋(0)
天人合一 发表于 2025-6-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联通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7) 鸡蛋(0)
yawq001 发表于 2025-6-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电信
必须点个赞!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116) 鸡蛋(0)
隔岸观火 发表于 2025-6-1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宜昌市 电信
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帖子必须顶!还要顺手点个赞!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鲜花(52) 鸡蛋(0)
忧伤的河水 发表于 2025-6-13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只想说一句很好很强大!
百姓地盘、草根平台!手机访问论坛,更方便更快捷!
点击修改为自己的签名)本站客服Q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认证|简介|联系我们|赤脚网 ( 鄂ICP备18015422号 )

GMT+8, 2025-7-9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网站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非本站认同之观点!删帖请用删帖卡,或在申请版块发帖申请,或联系【 bbs@yalj.net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管理:远安坤哥    主办单位:远安县临沮网信息管理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