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01)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阳市王店镇同心村与枝江市安福寺镇接壤,全村国土面积14平方公里,420户1380人。6月17日,“民生当阳边界行”新闻采访组走进同心村,了解村里的发展变化,倾听村民们的心声。
六月的乡村,到处是绿的海洋:绿油油的禾苗、郁郁葱葱的树木……行走在蜿蜒崎岖的乡村公路上,城市的喧嚣渐渐远去。浓郁的乡土气息,将舟车劳顿带来的疲乏一扫而光。道路两旁,是一片片的柑橘林。
“除传统农业种植外,我们还有生猪、水产养殖和柑橘种植三大产业。”刚进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赵斌就夸起了本村的特色。“我们采用‘猪---沼---果、鱼’的立体生态养殖方式,污染少效益高。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橘林尽头,青山绿水之间,掩映着一栋两层楼房,被称为同心村立体生态养殖“第一人”的雷士华正在鱼池边忙碌。“我这是小打小闹,不值一说。”看着镜头,雷士华连连摆手。他的儿子媳妇在当阳城区上班,家里的活计都落在他和老伴韩玉梅两人身上。按照立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养猪场产生的污染物全部进入沼气池进行无公害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剩下的沼液一部分进入鱼塘喂鱼,大部分沼液和沼渣则用于果树灌溉施肥,一年下来,产出的效益有近十万元。
雷士华成功后,不少养殖户前来取经。如今,同心村家家户户都建有沼气池,“猪--沼--果(鱼、蔬)”的模式已经随处可见。
“这些都是地面上的,咱村里还有‘挖洞’发财的呢!”原来,这几年同心村出了个能人朱光华,他在自己承包的山下挖“窖洞”,每年秋季大量收购红薯窖藏,春节前后再销往全国各地,每年至少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朱光华的窖洞,呈U字型,从一侧山壁挖进,拐个弯后从另一侧出来,洞顶呈拱形,全长大约70米,宽、高均在3米左右,洞内常年恒温在18摄氏度左右,适合红薯储存。“我有8组窖洞,可以储存130万公斤左右红薯。”致富的同时,朱光华也为周边的乡邻带来了更大收益:同一亩地,种植花生、玉米等作物收入大约1000元,而种植红薯可以达到3000元。
同心村四组与枝江市安福寺镇仅隔一条田埂。“虽然很近,但我们两地的差别还是很大。”住在边界线上的村民余安宏告诉我们。“枝江人说吃鱼,都是发的‘yi’音,红白喜事‘上人情’后,喜主还会返还红包或香皂等‘答谢’,而这些都与我们不一样。”
余安宏的家中刚通了自来水,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再也不是摆设。受益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同心村已有367户村民和余安宏一样告别了吃水难,用上了安全水。“现在就是田里缺水很严重,还请政府帮助想想办法。”
缺乏水源的同心村,遇到干旱,稻田干涸、人畜饮水困难。虽然能从东风渠引水灌溉,但因处在渠系末端,跑冒滴漏严重,真正流到田间的水只有3成左右。久而久之,许多村民不愿再参与放水,村里的稻田,不是“望天收”,就是干脆抛荒。
“现在村民们最希望疏通灌溉渠道和硬化通组道路。”一边走,赵斌一边介绍。近年来,同心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调产业、促转型、谋发展,逐渐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但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并成为了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们的通村通组公路已经硬化了12公里,还有4.2公里道路即将硬化,‘行路难’正在逐步解决。而这几条渠道,也已经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少可以硬化8000米,到时候农民抛荒的现象将不再发生。”赵斌对同心的未来充满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