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王秀英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 楚天快报记者丁心栓摄 3月6日,楚天快报记者在高新区米庄镇连山社区,认识了一位退休女工人,名叫王秀英,今年57岁。在一个17口之家的特殊大家庭中,她虽是婆家的大儿媳,但老人把她当做自己的亲闺女;她虽是小叔子、弟媳妇的长嫂,更是两个侄女的婶娘。 成为一家人就是亲姐妹 中等个头,不胖不瘦。看得出来,经年的劳作和时光之刀的雕刻,正在将她年轻时的美丽掩于沧桑的面容之后。 当天上午,见到王秀英时,她正在自己开办的超市里忙活。王秀英告诉我们,超市的事儿很零碎,离不开人,但这是他们全家人最大的收入来源。 在紧挨超市后屋公公婆婆的衣柜上方挂着一幅全家福,虽然照片已经泛黄,但照片里的一家17口人笑容里满是幸福。“那是很久之前照的,两个弟媳相继离世后,家里人再没照过全家福……”说着,王秀英的声音开始哽咽,眼中闪着泪花。 今年57岁的王秀英老家在辽宁,1974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她和哥哥、弟弟随父亲从内蒙古包钢来到襄阳,后在原湖北钢丝厂工作,1984年她认识了同厂工作的老乡杨洪彦,自此,这两个来自东北的家庭在襄阳结缘、扎根。 杨洪彦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大家人本其乐融融,没想到,2003年后,厄运接踵而至。 那年3月在外做工的二弟媳妇被查处尿毒症,2006年三弟媳也查处同样的病,从一开始发病住院、交住院费、医疗费到出院结账,都是她和丈夫忙前忙后操办,所有在场医生护士都佩服地连声称赞她是个好嫂子。而她还是憨憨一笑:“这是我们当哥哥嫂子应该的。” 即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们受委屈 2004年,王秀英的二弟媳杨华因尿毒症离世,留下了14岁的女儿杨俐,3年后,同样的病又夺走了三弟媳卫芳的生命,10岁的女儿杨巍没了妈妈。 看着两个可怜的孩子,王秀英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王秀英10岁时,她的母亲因心脏病离世。那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而她没有;别人家的孩子放假都能出去玩,王秀英只能在家照顾两个弟弟,小学三年级时,由于父亲工作太忙,王秀英还休学一年在家照顾小弟弟。 王秀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杨洪彦:二弟媳没了,弟弟一个男的咋照顾一个女孩子,现在三弟一家又败了,两家的两个孩子咋办?我们不管哪个管?无论如何,活着的人要好好活,把他们接来与我们一起住吧…… 自此,王秀英经常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女孩进入青春期,有了很多生理与心理烦恼,不便跟父亲讲,王秀英便成了她们的导师和闺蜜。 采访中,说起王秀英与两个侄女的关系,认识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婶娘,比亲生妈妈还要亲。”“两个弟媳过世后,不管是钱还是母爱,王秀英从没委屈过两个侄女。”与王秀英认识多年的陈阿姨告诉记者,小侄女杨巍刚上初中时,缠着大妈陪她踢毽子,王秀英就不知疲倦地陪她踢了一下午。“俩侄女逢学校放假吃住都在大婶家里。” 去年,大侄女杨俐在武汉买房子,首付差2万元,求助王秀英后,王秀英很快将钱转给了她。说到这些,王秀英说:“只要两个孩子开口,即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们受委屈。” 杨巍自小成绩优异,现在武汉一所大学学习小语种,除了经常补贴生活费,每年大学开学前,她还会资助小侄女两三千元的学费。 能有硬实的身板都是托儿媳的福 每天天刚蒙蒙亮,王秀英便起床去公婆家中给二老做早饭。王秀英和公婆都住在原湖北钢丝厂家属院内,两家相距不远。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方便照顾公婆,2006年,她紧邻公婆家建起了一个小超市。都说婆媳关系不易处,但自从嫁进老杨家,王秀英和婆婆从没红过脸、争过嘴。 王秀英的公公今年85岁,婆婆今年82岁。二位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头可足了。老人见人就说:“我们老两口能有这么硬实的身板,都是托儿媳的福啊!”“我妈妈走得早,婆婆就是我亲妈。俗话说,家里老人在,大本营就在。老人曾为我们忙东忙西,现在该轮到我们孝顺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了。”王秀英说。 2006年,王秀英的公公查出患有结肠癌,住院半个月,除了丈夫兄弟几人轮着值夜班,白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王秀英在照料着,喂药、洗衣、端尿盆…… 3年前,婆婆的腿脚变得不太灵便,日常行走、上下床、上厕所都得有人搀扶,为此,王秀英白天都会守在公婆家,深怕婆婆摔跤、跌倒。 在大嫂的带动下,弟弟妹妹现在都轮流照顾起两位老人,过年时,王秀英总会操持一大桌饭菜,让一家人聚在一起。 提及这些年的付出,王秀英嘴角露出了微笑:女儿都已经成家了,大侄女也大学毕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小侄女正在读大二,两个弟弟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两个弟媳妇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王秀英说,这些年虽然很辛苦,但觉得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