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心旷 于 2012-2-7 12:30 编辑
一直以来,就对故乡的山水充满着无比的自豪。素有“武当远,鸣凤险”的鸣凤山,有着千年道教中国文化的韵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年正月期间不远千里来此登高望远,烧香敬神,祈福求愿。 作为一名远安人,生长在鸣凤山脚下,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却一直没有机会亲临爬上去,成了我心中最大的遗憾。 早在前年的冬天就同家人商量,过完2011年的春节后,就一起去爬鸣凤山。不仅仅是为了烧香敬神,祈福求愿,对身体的锻炼也是有极大好处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发的季节,蕴藏一冬的晦气,开始在春天里挥发、舒展。人的筋骨也是一样,在春天里登山运动,全身的肌肉与筋骨活动起来,有利益一年的身体健康。而我最向往的,就是那“鸣凤险”,到底险在什么地方。 遗憾的是,2011年的春节刚过,家里就发生了一些事情,爬鸣凤山的计划,成了泡影。 去年年底,我们再一次提议爬鸣凤山。小姨说,道教在中国有着千年的文化,山水是有灵气的。鸣凤山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作为本土人,我们从来都没有上去过,又全部都在远方工作,家里只剩下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既然说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要上去,这是对神许下诺言的真诚。只有真诚了,我们的人生才会风调雨顺,心想事成。 2012年的春节刚过,正月的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东风煦煦,吹在脸上,身上,人的精神倍感妩媚、抖擞,丝毫感觉不到早春的寒冷。 初三的下午,我同母亲、小姨和她的儿子,四人一起坐车来到县城,然后徒步走到鸣凤山脚下,购完票,在鸣凤山的大门口,听从了一位老人的建议,买了一些香和四瓶矿群水,开始朝山主峰进军。 一同登山的,有许多游客,都是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 母亲和小姨姊妹俩边走边聊着家常,我同表弟走在前面。表弟年纪较小,话语也不是很多,只是感觉比较好奇的风景,便开口问我几句,剩下的,就是跟在我的身边,默默走路。 从正门走到山的脚下,用慢悠悠的步子,约半个钟头才能到达。一路上,我边走边欣赏这山的灵秀与逶迤。去年寒冬的一场雪,把这座山增添了几分银白的姿色,雪霁初晴后,一片新绿点缀着满山春色,秀水悠悠,新春的阳光沐浴着山风徐徐,游人欢笑,空谷幽鸣,好一幅春光山水图画,栩栩如生呈现我的眼前。江山无限,景色优美,仿佛,我置身于世外桃源的仙境中。 站在山下仰望山顶,感觉并不是很高,看不出来有什么巉岩峭壁,惊险之处。本来,鸣凤山就不是很高,最高峰海拔才408米。鸣凤山的“鸣凤”得名,源于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有一只得道的凤凰翱翔九天之上,翩跹低鸣,俯瞰茫茫尘世,想寻找一个栖息之地。当它飞临鸣凤山上空时,但见一派丹山秀水,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山不高而精巧,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广而肥沃。美轮美奂,宛然世外仙境,顿时敞开金嗓,长空歌鸣,声震玉宇。然后翩翩而降,收翅落于鸣凤山顶,一时整个鸣凤山通体光芒四射,眩人眼目,光芒上达天眼,玉帝惊问左右,全真长老奏报玉帝,此乃鸣凤山是也。于是鸣凤山正式被玉帝载入金册,鸣凤山至此扬名天下。望着这悠悠湖水倒影中的山峦,让我脱口咏出了唐朝文学家刘易锡名篇《陋室铭》开篇中的两句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通往鸣凤山顶有南北两路,北路凿石为梯,窄而且陡,直通云端,人称天梯;南路更为险峻,只能樊壁而上,稍不小心将坠入万丈悬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当远,鸣凤险”之说。 其实,我是很想走南路的,喜欢冒险,更喜欢从冒险中探出我对文学的升华,对诗歌意境的深旨。然而,当母亲和小姨听管理人员这样介绍后,瞬间脸色变的铁青,两双腿开始打颤,连说走北路,走北路。尽管我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还是乖乖地服从命令,跟着他们从北路登顶了。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石梯真够陡,几乎都成九十度的直角,每爬一层,都要喘气好半天。母亲小时候毕竟是在高山上生活过一段时间,看见她爬起来,腿脚很轻盈,劲头也很猛,把我们全部甩在后面。小姨打小就没有走过山路,连较窄的乡间田堤,走起来都会全身冒汗,不要说爬这么陡壁的高山了。不过,我看见她精神抖擞,全神贯注,一副雄心壮志,不到山顶誓不罢休的坚强毅力,让我深深震撼着。对于我,爬山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小时候就经常爬山,打下了根基,工作后,虽爬的少了,但最近几年每回一次老家,我都要到母亲的出生地去探亲,顺便也要祭一下祖,爬山,再一次激活了我的细胞。去年在广州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白云山离我们的住处特别近,晚上六点过后游客可以免门票进入,我和几名爱好爬山的同事,经常下班后就一起去爬。这种锻炼,让我这次爬鸣凤山,丝毫没有任何的恐惧。悲惨的是,我的表弟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人又肥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峻岭陡峭的山峰,爬起来,真的是在登天梯,而且,他每爬一层,都小心翼翼的,额头上的汗珠滴滴落滚,我跟在身后,照顾着他的人生安全。看见他把两只手也当脚,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没有任何怨言,我既心痛,又感动。 爬了大约半个小时,除了我一人,大家都累的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但丝毫没有见母亲想停下来休息的意思,小姨和表弟也只得继续跟着前行。看见他们累成这样,我主动接过他们手中所有随身携带的物品,一人包揽,在一处不是特别陡的石梯,带头爬了上去,坐下来休息了良久,才看见他们一个个满是疲倦地爬了上来。表弟早已把身上穿的厚衣服脱了下来,只穿一件单薄的T恤,满身留着臭汗。抬头望望山顶,嘴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呀,天,这山怎么这么高了”? 为了给他信心鼓舞,我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曲音乐,音乐是景岗山演唱的《步步高》。 没有人问我过的好不好,现实与目标哪个更重要,一分一秒一路奔跑,烦恼一点也没有少。 总有人像我辛苦走这遭,孤独与喝彩其实都需要,成败得失谁能预料,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歌声就这样一直不断重复着唱下去,果然起作用,一直到山顶,表弟都没有说一声累。母亲和小姨,以及同行爬山的游客,都在这首歌曲中备受精神信心的鼓励与鞭策,爬起山来更加带劲,丝毫忘记了两腿灌满铅丝的酸痛与疲软,只是,少了对景观欣赏的雅兴。 爬到山顶,三点多钟,听人说,从山脚下北路而上到山顶这所有的石梯,共有1988级。看样,被誉为“天梯”,一点也不夸张。 母亲一脸严肃的说,我们来到这里,就走进了神的家门,我们必须要严肃虔诚地对待这里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一定要静下来,要无任何杂念,更不要随意乱说话。每一个人都用矿泉水把双手洗干净,把衣冠扶正,然后点燃香,像神虔诚的三拜,并在心中默默许下自己的愿望。 依着母亲的吩咐,我们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些该做的事。这是鸣凤山海拔408米的主峰,被人们称谓的“金殿”,也叫“金顶。是人们不远千里来此烧香敬神向往已久的鸣凤山大观。这座殿巍峨耸峙,气势恢弘,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均依山凿岩而建,共3层,高十余丈,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高高耸立于鸣凤山之巅,正门的门楣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金光大字,它告诉我们道教发源于东方,是中国的国教;正门两旁对联为“遥望金阙朝圣驾,投诚玉座答天恩”。宝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的巨幅塑像,四周站着800灵官,堪称祖师爷的800御林军。还有四根柱子,直径都是50厘米,并且都是选用上好的楠木做成,柱子表面用紫铜金水包裹,柱子上各攀缘着两条金龙,前面柱子上的两条金龙头朝上扬,后面两条金龙头向下伸,呈上天入地之势。还有一面法鼓,原先本是一面麻鼓,远安有句俗语:“独有鸣凤打麻鼓”,意思是说,一般寺院的鼓面都是用动物的皮革做成的,唯有鸣凤山道观的鼓是用麻做成的,意思是说道家慈善不杀生。这面麻鼓直径2米,中间绘有八卦图,洪亮、深沉的鼓声,方圆十里都能听见。但这鼓不是随便敲的,只有香客云集,道观有重大的法事活动时才敲响。四周的百姓听见鼓声,便主动送来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招待香客。 紫皇宝殿的殿顶之上,原先覆盖的是全国各地香客捐赠的两千多块铜瓦,铜瓦上还刻有捐赠香客的姓名,殿顶飞檐翘角层层凌空,在晨风的吹佛下,可发出清脆的响声;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闪闪金光。可惜,这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金顶,在文革时期,变成了残壁断垣和堆堆瓦砾。
东大宫为元鹤楼,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萨;西大宫为长春楼,殿上供奉着观音菩萨;在三大殿的下面,还有父母殿和王爷殿,供奉着真武祖师的父母和舅舅王善。 我同表弟先诚心诚意地用两个膝盖跪在正宫紫皇宝殿的佛像前,双手合拢,紧闭双眼,在心中默默许了各自的心愿,然后在道教师的钟声敲响下,虔诚地做了三个揖,然后是母亲跟小姨跪拜。接下来,就是拜东大宫的雷公菩萨和西大宫的观音菩萨,然后就是朝下走,一层一层的拜,父母殿、王爷殿、鸾凤长鸣、龟蛇二将、文昌祠等著名宫殿。 拜完王爷殿后,我站在一层石阶上,任黄昏早春的冷风悠悠吹在汗湿的衬衣上,心旷神怡,鸟瞰全县的风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栋栋耸立,宽敞的马路上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出租和摩的,悠悠沮水沐浴着晚照的夕阳,闪着粼粼波光,好一派优美的画卷。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基地,在我脑海中浮出了当年故事的完整原形,被称为地球上最干净的爱情,竟然在我的故乡,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歌,自然而然从我嘴边流露了出来,虽然这是描写山东泰山的,我感觉用在鸣凤山上,依然不为过。这山这水这心情,此时此刻,我非常想站在这高山之顶独自把风临酒,饮一瓶远安人自酿名誉中外的白酒楚园春,让心好好醉一醉,等月亮升起,星星说话的时候,再煮一壶上乘的鹿苑毛尖黄茶,邀家乡的几位文人一起上山,和我对月细细品茗,吟诗酬唱。 在山上,我们游览的景点不多,因为时间有限,几乎都是走马观花。唯独还让我欣喜的,就是拜完王爷殿下山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孔雀。母亲说这是吉兆,可我不觉得,这只孔雀饲养在山里,只要是上山烧香敬神的人,应该个个都能看见。不过,我还是非常的高兴,因为孔雀是国家保护动物,它的美丽与高贵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能看见它,也代表着一个人身份的尊贵,不管怎么定论,姑且就说是吉兆吧。我用相机给它拍了几张照片,试图让它开屏看看优美的华彩,最终可能因为我的魅力不够,愿望没有得逞。 下山的时候,一路都是回敬那些王爷或是菩萨。下山的路虽没有上山那么吃力,但却给人更大的惊险。上山时候所有的体力已经全部用完,两腿灌满的铅丝没有拔出来一根,下山已经完全不能弯曲,只能直着腿走,一走一闪,硬生生的疼痛,给了很大的困难。高处不如地处暖,上山容易下山难,不经过实际体验,是完全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今天,也总算让我全方位的体验到了。 下到山顶走出鸣凤山正门,天已经黑定,只能摸着昏黄的路灯和居民房间射出来的灯光辩路,走进县城打车回家。 在车上,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在山顶顶峰的眺望所感所想。不知不觉,一首集唐人诗歌名句而作的七律集句诗《秋日登鸣凤山》出现在我的脑海: 峰前峰后寺新秋(贾岛),风物凄凄宿雨收(韩翊)。 月在上方诸品静(郎士元),前程惟有一登楼(李端)。 林下水声喧语笑(王维),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 炉烟乍起开仙仗(皇甫曾),夜叩禅扉谒远公(郎士元)。 这首诗歌的写作年代与署名是清朝同治年间庠生徐甲冕,诗中很巧妙地将唐朝六位诗人的八句诗句缀连成一首对仗工整,格律严谨的颂赞远安鸣凤山的七言律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远安县鸣凤山风景名胜的热爱之情。 于是,我被深深感动着,感动着自己有幸出生在这座钟灵秀慧、紫烟霞升的鸣凤山城。 道士说:我们这次进山烧香祈福,敬神求愿,在明年的这个时间,还要准时来一次,是还愿。我知道,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有着渊源古文明文化传承,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向就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来年,我期待来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再一次登顶鸣凤山,还佛许我一年,甚至是一生的平安心愿。更重要的是,在来年的爬山中,不管怎样,我都要冒险从南路登顶,去亲身体验一下那惊恐、刺激的“鸣凤险”。
2012年2月6日晚至2月7日晨 广州白云
注:文章中有部分句子是引用不知署名作者的内容,在此深表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