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赶紧注册,享受更多功能!查看帖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资治通鉴》等历史札记有感2000字:
作者:王子鹏;岁末年初,正是总结过往、谋划未来的时候。一个月前,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包含“五大任务”的庞大计划,其中一项任务是读书和经典注释的整理。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柏杨版)、《纲鉴易知录》,开始《论语》的注释整理,有可能的话,把《老子》也做一些。
开始之后,才发现这个任务压力之大。我读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还要做一些笔记,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不巧,这两天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消耗大量时间的“麻烦”。
因为要注释《论语》,就牵扯到对孔子本人以及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对孔子本身而言,“少正卯”一案是无法绕过的“坎儿”,这是其一;其次,孔子之儒,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也有很大的不同。随着一个思想系统的定型,本来就取向保守的儒家思想的缺点就更加明显。其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崇古畏战”。因为过于崇古,言必称三代,行必效文武,因此而显得大言炎炎不切实际;因为畏战,常常导致武备废弛,多少英雄血汗换来的成绩在史书中轻轻一笔带过,千古功业消弭于刀笔之间。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生命力最强盛的时代,也是儒家思想从帝王之术的“工具箱”走向神坛的大变革时期。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一个伟大民族的强盛生命力逐渐被扼杀于平庸和平淡。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期,英雄与“大儒”之间的冲突非常明显。
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资治通鉴》等历史札记有感2000字
我选择了陈汤万里诛杀郅支单于事件作为一个例证,来“备注”儒家思想消极的一面。这是一个精彩的例证,陈汤于绝域外建不世奇功,却被“大儒”丞相匡衡死缠懒打,从元帝时代追杀到成帝继位,必欲杀之而后快。英雄与所谓“大儒”,势不两立。
在对这一事件前后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需要经历一个超级大的时间跨度。这个事件的直接起因,是9年前的“谷吉事件”,谷吉护送郅支单于王子(人质)回到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的王庭,被郅支单于所杀。郅支单于惧怕汉军报复,迁居康居,攻击乌孙,建单于城。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大背景则是郑吉西击莎车,降日逐王,威震西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正式把西域纳入版图。匈奴与西汉争夺西域失败,内部纷争,五单于并立,一番厮杀之后,分裂为郅支、呼韩邪南北两大单于。
郅支单于之所以如此仇恨乌孙,则是由于公元前72年,匈奴向乌孙索要解忧公主,招致汉朝五路大军出塞北伐,常惠帅乌孙军斩杀右谷蠡往近4万人。再往前,匈奴之所以与汉朝展开西域地区的争夺,则是因为张骞凿空西域,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漠北之战”匈奴被赶往西北,无力对抗汉军……
往后看的话,“万里诛杀”事件的后续影响,也极为深远。陈汤威震西域诸国,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乃自请愿为天子婿,子孙时代为汉朝藩臣,导致了著名的“昭君出塞”,上演了精彩的“罢边之议”(此议充分儒家知识分子的短视与“不切实际”),南匈奴从此归附汉朝,逐渐融入汉民族的血脉之中。而北匈奴则在西北绝域苟延残喘,等待一百年后,一个叫“窦宪”的人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就出自陈汤给汉成帝的奏折,千载之下,仍然让人热血沸腾,升起无限敬仰。
为整理一个例证,却不小心勾起了一连串的事件。从公元前36年,往前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乃至秦时的蒙恬、赵国的李牧、周厉王时的犬戎等等。汉匈300多年的战争加上匈奴的源流考证,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匈奴是一个强大的令人尊敬的对手,没有一个对手能和中原王朝对抗这么长时间,尤其是“大汉”这样一个强悍的王朝。鼎盛时期的匈奴曾经控制了长城以北、里海以东的广袤地区,西域诸国、先零、乌桓、鲜卑诸部落各民族都是它的羁属。我在高中的时候,曾经“不务正业”,在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读了一本很专业的《匈奴史》,对这个消失的民族充满好奇。
西汉是我最喜欢的朝代。从始至终,不管是宫廷斗争还是外戚专权,都没有影响他的强大和扩张,甚至它的结束,也是带来一个传奇性的革新和实验。
一个不想图强和扩张的君主是不合格的,这就是我对宋朝统治者万分鄙视的原因。那是一个中毒太深,失去战略眼光和血性激情的朝代。当然,上天曾经给过宋朝统治者一个最后的机会,可惜十二道金牌自毁长城,战略转机转瞬即逝。一个苟安的国家没有前途,只能在纸醉金迷中慢慢糜烂,等待来自北方强力政权的铁锤。
我喜欢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卫青、霍去病、陈汤、张骞、李广、李陵、谷吉、常惠、郑吉、冯奉世、赵充国、傅介子、赵破奴……包括刘彻、刘病已、霍光、桑弘羊、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冯嫽、王昭君……这些名字,都是那个强悍王朝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雄才伟略、奉献牺牲,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他们的时代,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史迹斑斑,篇篇是英雄血!
|
|